
姓名:王 蒙
性别:女
学历:博士
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本刊发表文章:
天然酚类化合物对呕吐毒素诱导毒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3):211-220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4):7948-7955
基于磁性ZIF-67纳米材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检测小麦中17种真菌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3):7563-7572
QuEChER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5):1502-1508
葡萄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612-619
小麦中呕吐毒素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423-432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作用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7):2033-2037
光照对交链孢毒素合成的调控[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3):658-664
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检测与控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2):5791-5798
紫外线照射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防控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2):5799-5805
番茄交链孢菌病斑及其外延组织中交链孢毒素的分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2):5858-5862
8种杀菌剂在河北番茄和黄瓜中残留分析及其膳食暴露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7):4570-4576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番茄酱中18种真菌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9):3304-3309
小麦产毒病原菌及其毒素防控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9):3396-340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番茄酱中18种真菌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9):3304-3309
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草莓中毒死蜱及其代谢物[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9):3531-3535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京津冀地区主要瓜果类蔬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风险评价[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8):3011-3017
果蔬中真菌毒素污染及臭氧防治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1):4415-4420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8):3020-3024
植物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2):439-444
国内外水果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2):459-467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打蜡脐橙的石蜡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2):523-528
厨房措施对香菇中镉离子的浓度和生物可给性 及生物活性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2):545-554
拮抗酵母菌复合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3):742-746
果蜡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2):596-60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3):658-664
梨果实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3):681-690